【大知闲闲】超声视神经鞘直径在非创伤性神经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诊断中的准确性

研究背景与目的
颅内压增高(IICP)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缺血性卒中、颅内感染等)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脑疝和死亡。侵入性监测(如脑室导管)是金标准,但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作为无创床边工具,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已有较多证据,但其在非创伤性患者中的准确性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超声ONSD在非创伤性神经重症患者中诊断IICP的效能。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与纳入标准
o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至2023年。
o纳入18项观察性研究(前瞻性队列为主),共1484例患者,排除TBI人群。
o病因涵盖脑出血(ICH)、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颅内感染、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等。
2.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
o提取ONSD阈值、超声技术参数(线性探头,频率7-15 MHz)、参考标准(侵入性:脑室导管、腰穿;非侵入性:CT/MRI影像特征)。
o使用QUADAS-2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多数研究风险低,2项存在中度偏倚。
3.统计分析
o双变量随机效应模型汇总诊断比值比(DOR)、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
o亚组分析比较侵入性(如颅内压监测)与非侵入性(影像学)参考标准。
o异质性检验(I²统计量)、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研究)、发表偏倚评估(漏斗图、Egger检验)。
主要结果
1.总体诊断效能
o汇总诊断比值比(DOR):44.7(95% CI 22.5-80.1),表明ONSD对IICP诊断具有高鉴别力。
o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2(95% CI 0.85-0.95)和0.90(95% CI 0.84-0.94)。
o似然比:阳性似然比(PLR)6.19(95% CI 4.4-8.5),阴性似然比(NLR)0.148(95% CI 0.09-0.22)。
oSROC曲线下面积(AUC):0.925(95% CI 0.84-0.927),提示高诊断准确性。
2.亚组分析
o侵入性(n=9)与非侵入性参考标准(n=9)的敏感性(0.93 vs. 0.91)和特异性(0.89 vs. 0.90)无显著差异。
3.异质性与敏感性分析
o敏感性异质性较高(I²=65%),特异性异质性中度(I²=56%)。剔除Wang等研究后特异性异质性降至41%,可能与低阈值(4.1 mm)及人群差异有关。
4.质量与偏倚
o多数研究偏倚风险低,2项因病例选择或流程问题存在中度偏倚。
o漏斗图不对称性不显著(Egger检验p=0.92),无显著发表偏倚。
讨论与局限性
1.优势
oONSD超声作为无创工具,在非创伤性患者中展现与TBI相似的诊断效能,可辅助床边快速评估。
o高阴性似然比(0.148)支持其用于排除IICP,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2.局限性
o异质性来源:ONSD阈值差异大(4.1-5.95 mm),测量方法(如探头位置、眼球后3mm vs. 1.5mm)未统一。
o参考标准不一致:侵入性(如ICP>20 mmHg)与非侵入性(影像学特征)定义IICP的标准不同。
o病因异质性:缺乏针对特定疾病(如aSAH、ICH)的亚组分析,无法确定病因特异性阈值。
o缺乏动态监测:超声ONSD反映瞬时ICP,无法替代侵入性监测的连续性。
3.临床意义
o结果支持在资源有限或无法进行侵入性监测时,使用ONSD超声筛查IICP。
o需结合临床背景,高ONSD值提示需进一步确认(如CT/MRI或侵入性监测)。
结论与未来方向
超声ONSD在非创伤性神经重症患者中诊断IICP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线筛查工具。未来需:
1.标准化测量方案(如探头位置、阈值)。
2.开展大规模病因特异性研究,验证不同疾病的最佳阈值。
3.探索ONSD动态变化与ICP趋势的关联,结合多模态监测优化临床决策。
CCUSG宣传组
重症相关
重症超声研究组(CCUSG)是重症超声领域最大的非盈利医学学术组织,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包括清华大学华信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等于2013年成立。CCUSG最早建立了重症超声基础培训体系,并随后创建了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课程,形成了包含二十余套课程在内的完善的重症超声培训体系,逐步构建从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到科研在内的重症医学全方位架构。
快速导航
联系我们